皇敷五福华祝三多花钱
皇敷五福华祝三多花钱
直径(49.13~49.84)mm*厚度(3.05~3.19)mm有磕
皇敷五福:
皇:当然是指皇帝。
敷:意思是指布施和给予。
五福:是指五种福气,清代最常见的一句吉语便是:五福临门。
“五福”说法,最早见于汉代的名著《尚书 洪范》:“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长寿、富贵、身体健康且心灵安宁、有美德、不遭横祸而善终,这是中国人对“福”最早的具体阐释。
由于避讳“考终命”,东汉桓谭于《新论·辨惑第十三》中把五福改为:“寿、富、贵、安乐、子孙众多。
再之后,五福演变得更加通俗易懂,五福代表: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
长寿,是命不夭折而且福寿绵长
富贵,是钱财富足而且地位尊贵。
康宁,是身体健康而且心灵安宁。
好德,是生性仁善而且宽厚宁静。
善终,是能预先知道自己的死期。临命终时,没有遭到横祸,身体没有病痛,心里没有挂碍和烦恼,安详而且自在地离开人间。
可以说“五福”是民间百姓对所有幸福美好事物的集合与向往。
古人说:“谁知得,平生高尚,五福自然全”,又道:“是是非非口即心,扫除人伪只天真。身全五福仍通贵,造物因公劝善人。”可见,要成为五福之人,自身的高尚是十分重要的,拿今天的话来说,一要守法,二要勤劳,三要讲道德、诚信,如果做到这些,那么五福离你也就不远了。
皇敷五福应该是赞美歌颂之词,意思是皇帝广施福泽,造福苍生之意。
华祝三多:应该是“华封三祝”演变而来的,华封三祝 :《庄子.天地》:“尧观乎华,华封人曰:'嘻,圣人。请祝圣人,使圣人寿。'尧曰:'辞。'使圣人富。'尧曰:'辞。'使圣人多男子。'尧曰:'辞。'封人曰:'寿﹑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女独不欲,何邪?'尧曰:'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故辞。'”成玄英疏:“华,地名也,今华州也。封人者,谓华地守封疆之人也。”
此典故出自《庄子·天地》篇,其大意是尧赴华巡视,华的封人祝尧多寿、多福、多男子,尧以此为三患而推辞。庄子旨在表达的是道家无为的思想,而此“三多”在后世则被附会为祝寿、吉祥之辞。
从宫廷的脉络去考察,可知“华封三祝”多是古代朝廷专用的祝辞。如南北宋之际的刘一止夸赞皇帝便有“罄华封三祝之勤”之语。
南宋陈造在《谢太上皇帝清安降赦表》有云:“臣外持使节,大识王言,俯与编民效华封三祝之请,更资汗简纪嵩岳万岁之呼”。
明代李东阳《元日早朝》诗有云:“华封三祝更尧年”,均是其例。
直到乾隆年间的《钦定千叟宴诗》中,臣下恭维皇帝“华封三祝”云云仍不一而足,说明直到清中期“华封三祝”尚为称颂皇帝令德专用之辞。
曾有一件国外回流的明代宫廷缂丝《华封三祝图》,此外从图画上看,画面虽然表现的是群仙祝寿,但其上却绣有“华封三祝”篆书。大致可推论,自十二世纪至十八世纪这一祝辞不论在文字还是图画中均为皇家所专有,或许未有明文禁止民间使用,但应是广为人们心知肚明的。故“华封三祝”应为皇家宫廷祝颂之辞。
图中藏品价格4520元(藏品品相不同,价格不同)